距離疫情的突發,已過去了5個多月的時間,當生活逐漸回到正軌,大家的生活會發生怎樣變化。今天帶大家參觀的別墅案例,位于東莞中惠松湖城,建筑面積400㎡,室外前后兩院,室內六房兩廳,業主陳太太一家五口,在去年年底入住,正遇上疫情爆發,半年時間相處中,對這個新的居住空間,逐漸感到熟悉、習慣。
一
我們常說的理想戶型,一定是方正的布局。一是設計空間利用率高,二是風水上有聚財養氣一說。而陳太太的家,正是我們所說的理想戶型,全屋結構呈長方形分布,除去前后兩個花園,實際居住空間同樣由兩個長方形組合而成,進門便是餐廳,餐廳與客廳排成一線,穿過客廳就是后花園,采光與通風條件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一樓平面圖
全屋采用現代新中式風格設計,相比于美式的華麗,新中式的簡約,更讓陳太太一家感到滿意,同時,簡約的設計,在日常打理方面更讓人省心。在房子打造之初,陳太太曾找過知名設計公司設計方案,但最后選擇東家新中式整體木作,原因是,在觀賞性和功能性之間,東家能夠保持恰到好處平衡。
在這點上,陳太太最滿意的是餐廳與客廳之間的隔斷設計。由于室內的承重柱位于客廳,陳太太希望餐廳和客廳之間能做一個隔斷,避免孩子在吃飯時受到電視等影音的干擾,一家人能夠坐在一起專心享受用餐的時光,但該戶型以柜體為隔斷,會嚴重影響室內的采光與通風。為此,東家設計團隊為陳太太定制了一扇實木屏風,以古代的柵欄為靈感打造的屏風,既擁有東方的雅致情調,又保證了空間上的采光性。
陳太太和丈夫、媽媽,還有兩個孩子,共同生活在這個喬遷新居。一家人在一起最多的時間,便是在客廳。客廳內4米寬的超大沙發,可同時坐下一家五口,茶余飯后,分享一天的見聞趣事,其樂融融。陳先生是一位愛茶的人,特意在客廳的一側選置一張茶幾,偶有好友串門,便沏上一壺舊茶,茶味濃,興致也濃。
客廳的另一側,是接近50㎡的后花園,果樹和魚池給了孩子們一個陶冶性情的機會。6月,是人心果成熟的花果期,哥哥不時為果樹修建枝葉,果樹在悉心的照料下順利結果。而一角的魚池,則是妹妹的樂園,“夏雨蓮初發,魚躍水成文”,一到了夏季,后花園里就響起了美妙的樂章。
一
二樓平面圖
別墅的二樓,分布著主臥和兩個次臥。主臥的風格,同樣是新中式的設計,床單和背景墻,都選用了統一顏色——天青色,這種只有在雨后初晴才能求得一見的顏色,清澈、干凈、純潔如水,就像陳太太與丈夫的愛情:當年兩人在工廠打工相識,后來陳先生離開工廠獨自創業,陳太太二話不說跟隨著他,一路陪伴至今。沒有命中注定的巧合,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有衷心的陪伴,如細水長流。
主臥的對面是兒童房,粉紅的色調,搭配東家專為青少年設計的新中式家具,據說每一個女孩子心里都有一個公主夢。床頭背板上的毛筆圖案,墨竹與靈鳥造型的臺燈,一動一靜,契合房間主人的性格基因,陳太太說,妹妹熱愛閱讀,家里的書柜一半都是她的書;同時也是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平日里,喜歡看視頻學做美食,味道甚至比媽媽做得還好;妹妹的興趣愛好也是相當廣泛,平時喜歡彈鋼琴與畫畫。
兒童房隔壁是老人房,相對面積較小,房間整體空間設計簡潔大方,整體色調清爽宜人,讓空間更顯寬敞。老人房窗臺的高度加高約1.2米,窗臺可作為小桌使用,在窗臺上可以放置一些梳妝用品。房間還定制了整體衣柜,提升了房間的空間利用率,大大增強了收納功能。
一
三樓平面圖
哥哥的房間位于三樓,相比于妹妹的房間,則更顯成熟。房間內的軟裝,都是哥哥自己親手選配。深沉的胡桃木家具,大地色系窗簾,還有房間里擺放的健身器材,透露出房間主人的沉穩個性。
最初的戶型里,并沒有三樓的書房空間,原本是開放式的露臺。陳太說:“家里一定要有書房,書房是對自己和孩子最好的心靈滋養之地,給予我們精神世界的享受。”無論是對自我的追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需要有一個不被打擾的學習或者工作空間。為了給家人打造一個安靜的書房空間,設計師與陳太最終一致決定把三樓的開放式陽臺作為半開放式書房空間。如今,書房成了妹妹最愛的空間,東家的書柜收藏著妹妹親手捏造的陶藝品,和平時喜歡的書籍、小時候的照片、家庭馬拉松的獎狀等,這個小小的空間,不僅是書房,還是陳太太一家存放回憶的匣子。
在一樓客廳的柱子上,貼著一張“習慣養成表”:“一天8杯水”、“整理房間”、“每日運動”、“練琴2小時”的等等,全家人每天的行動,都規劃在表上。 對陳太太一家的生活而言,疫情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一家人的好習慣與自律來源于日常的堅持,也離不開陳太太的用心培養,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即使是疫情,也無法阻礙一家人的共同進步。